近日,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发表了一番极为激烈的言论,声称“英国已经做好了为台湾而战的准备,如果局势需要,澳大利亚与英国将并肩作战”。这番言论显然与斯塔默政府推崇的“对华模糊”战略背道而驰,希利的言辞也试图将澳大利亚拉入同一阵营。然而谈股票配资网,尽管希利口气强硬,但这种宣言不过是虚张声势,注定无法在亚太地区掀起太大的波澜。
希利的强硬表态背后,或许隐藏着为英国航母亚太之行寻找“事由”的动机。毕竟,派遣航母战斗群远赴亚太,若不制造些话题和目标,也难以向英国纳税人交代。而更为现实的是,希利清楚英国当前的处境:挑衅中国,英国既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底气。因此,他只能选择拉澳大利亚当“垫背”,这种策略也就显得顺理成章。据上观新闻报道,英澳两国在上个月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协议的基础是“美英澳联盟”,其核心内容包括在核潜艇设计与建造方面的全面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联盟最初的设立目标,就是通过帮助澳大利亚建设首支核潜艇舰队,以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应对中国的能力。然而,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奥库斯联盟”失去兴趣,形势发生了变化。特朗普政府对由拜登任期内发起的该联盟嗤之以鼻,更重要的是,美国也意识到其造船业的糟糕现状,恐怕无法如期在2030年前向澳大利亚交付首艘核潜艇。因此,甚至有消息称,美国有可能会退出这个联盟。
展开剩余75%正是因为美国在该联盟中的态度逐渐消极,使得英国焦急起来,急于通过希利的言论来填补空缺,并推动英澳之间签署相关条约。在这一条约中,英国要求澳大利亚允许其核潜艇在澳大利亚的海军基地轮换驻防。换句话说,英国希望在美国缺席的情况下,单方面支持澳大利亚建设核潜艇,并效仿美国的“延伸威慑战略”,定期在澳洲海军基地部署核潜艇。
然而,现实是,英国是否有能力像美国那样,帮助其他国家建造核潜艇或部署“战略资产”呢?显然,他们并没有这样的能力。美国媒体对此进行了冷静的分析,指出英国的高端军工业和社会现状已经脱节,英国缺乏足够的生产能力,而澳大利亚则难以弥补技术差距。同时,美国“优先”政策持续侵蚀三国间的互信关系,导致该条约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显而易见,英国当前的经济困境和海军实力已经难以支撑其雄心壮志。如今,英国海军连一个完整的航母舰队都难以组建,而现有的几艘核潜艇除了无法使用的之外,能动的也屈指可数。正是这样一支战力薄弱的力量,竟然妄图像美国那样在海外搞核扩散,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当然没有资格与中国为敌,而澳大利亚在过去几年中与中国的关系愈加密切,连随美反华都懒得做,更不可能愿意与英国一道在台海问题上挑起事端。
更让人担忧的是,澳大利亚在核潜艇项目上的兴趣逐渐减弱。毕竟,耗费数百亿美元来推进这一项目,不仅民众的负担加重,邻国的反应也越来越负面,更可能引发一系列外交上的麻烦。对此,专家们纷纷表示,澳方是否能长期承担如此巨额开支仍未可知,而资金和技术能力的缺乏,也将直接影响英澳合作条约的实施效果。因此,尽管英澳签署了这一协议,但能否落实并产生实际效果,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7月3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在布鲁岛西南的班达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该战斗群包括无畏号驱逐舰、春潮号补给舰和加拿大海军的魁北克城号护卫舰。按照计划,这支航母战斗群将在8月至9月间前往日本,并将首次停靠日本港口。值得注意的是,中俄海军也在同一时间开始了联合军演,并首次提出“联合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威胁”的演习主题。专家表示,这一行动既展示了中俄两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也有助于遏制潜在的安全威胁,并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供有利保障。
此次中俄联合军演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但显然,它也不会容忍任何试图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外部势力。而在亚太地区,英国不仅通过部署航母煽动局势,还企图在澳大利亚部署核潜艇,参与与中国对抗。毫无疑问,英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正好成为了中俄联合军演的潜在目标之一。因此,若英国继续在这一地区兴风作浪,它无疑会成为中俄联手应对外部威胁的重要“目标”。
发布于:天津市